設計政策最前線|國際設計政策圓桌會議 IDPR Round Table 1:設計的價值是什麼?

▲ 圓桌會議參與者與設研院工作團隊合影。
回溯設計政策的發展,1997年丹麥提出世界第一個設計政策,自2000年開始設計廣泛的應用於不同產業與國家發展中。接續的下個十年,各個國家紛紛開始擬訂針對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的設計政策,希望能夠藉由設計提高公共服務品質、提升公部門效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更系統性的規劃,達成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
兩年前,新加坡設計委員會(DesignSingapore Council)組織了一個非正式的工作小組 ─ 國際設計政策圓桌會議,共同研究國際設計政策的最佳案例的發展、評估和實踐。第一屆於2017年在新加坡舉辦,第二屆於2018年在布魯塞爾舉辦。今年,則由台灣設計研究院於台灣首次辦理國際設計政策圓桌會議,邀請國際設計智庫的領導者一起深入探討台灣及國際設計政策趨勢。參與的智庫單位有歐洲設計協會(The Bureau of European Design Associations, BEDA),英國卡迪夫城市大學設計及研究中心(PDR)、英國設計委員會 (Design Council, UK)、世界設計組織 (World Design Organisation, WDO)、服務設計網絡 (Service Design Network, SDN)、日本工業設計協會(Japanese Industrial Designers’ Association, JIDA)、新加坡設計委員會(DesignSingapore Council)以及英國政策實驗室 (Policy Lab, UK)等國際上推動設計政策的重要推手。
此次圓桌會議希望打破傳統的會議單向式的知識傳遞形式,以工作坊方式進行分享、對話以及共創,並運用「案例分享」、「畫廊漫步」(gallery walk)及「翻轉案例」等多元互動模式,透過重新設計會議形式,聚焦探討三大主題:「設計在公、私部門中的價值」、「設計導入政策:實際案例中的成敗關鍵」及「設計價值的評測指標」。
圓桌會議的第一階段探討「設計在公、私部門中的價值」,先由新加坡設計委員會副執行長Jacks Yeo分享麥肯錫的《設計的商業價值》(The Business Value of Design)研究報告,並介紹他們正在與麥肯錫合作的經驗;歐洲設計協會主席Päivi Tahkokallio則分享針對下一代設計政策永續的作法(Towards Next Generation of Design Policy, How Can We Serve?),透過各組織的想法與經驗分享,讓我們了解各國對設計價值的相異與相同之處,進而思考對於台灣,什麼是我們認為的設計價值?
設計驅動商業創新 ─ 從麥肯錫的設計指標談起

▲ Jacks Yeo分享私部門中設計價值的案例研究。
「設計不只是感受:他是一個決策層級的優先考量點,用以衡量成長及長期表現。」
—— 麥肯錫《設計的商業價值》
Jacks以麥肯錫的設計指標作為主題,分享:「在新加坡企業轉型中,設計如何扮演更活躍的角色?」。這份報告顯示商業利益與設計間強烈的關係,並以報告中的評量項目作為輔助公司轉型的工具。整個研究期間耗時五年,共有三百間公司被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導入設計程度排名前25%的公司,能提供相對於同行業產品超過2倍以上的商業效能。
麥肯錫的報告對設計的商業價值歸納了四個設計行動方案:
- 分析型領導力(Analytical leadership) – 企業要將設計導入公司高層(c-suite),創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大膽策略以及採用設計指標,去發展測量設計驅動的效能與利潤。
- 跨領域人才 –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應成為每個人的責任,打破本位主義。主張企業需培養頂尖跨域設計人才,召集跨領域團隊,投資設計工具和設計基礎架構。
- 持續迭代(Continuous iteration) – 透過不斷地與使用者進行對話、傾聽、測試和迭代來降低開發風險。它涉及平衡定性和定量的使用者研究,整合使用者、業務競爭對手和技術研究,並經歷快速週期性的重複測試和優化。
- 使用者體驗 – 打破實體、數位與服務設計之間的隔閡。這意味著從使用者為出發點,而不是從技術規格起頭。必須了解使用者需求後才建立規格。使用者體驗也涉及連貫的實體服務和數位體驗,以及與第三方產品和服務的整合。
新加坡設計委員會正與麥肯錫合作,幫助新加坡企業診斷可以改進並與設計師建立合作的可能性,這項合作案的目的是幫助新加坡企業根據指標了解其組織的設計效能、建立指標的框架,並設計出最低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的概念。此計畫除了作為新加坡企業的商業顧問外,新加坡設計委員會也造訪了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美國等許多地區,尋找對於和新加坡企業合作感興趣的設計公司。至今,已有上千家在不同城市中的新加坡企業做設計指標(Design Index)調查。
發展下一代的設計政策 ─ BEDA經驗分享

▲ 歐洲設計協會的Päivi Tahkokallio分享下一代設計政策永續的系統性方法。
歐洲設計聯盟自1969年起,代表了歐洲各國組織會員的意見,至今有來自25國共47個會員,被視為「歐洲設計的聲音」。這對於歐洲設計聯盟的利益相關者很重要,因為歐洲設計聯盟的公信力取決於這些組織代表以及他們的利益相關者間所建立的對話。而歐洲設計聯盟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則是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長期以來,設計在歐洲,是確保人們生活品質永續成長的驅動力。」
—— Päivi Tahkokallio,歐洲設計協會主席
長期以來,設計在歐洲,是確保人們生活品質永續成長的驅動力,而當今的世界狀態更是比以往都更需要設計力。歐洲今天最大的挑戰,也是世界最大的挑戰,主要有四個面向:氣候變遷、數位化、技能以及價值觀。如果設計界可望成功創造影響力,那針對這些全球所面臨的問題,它就必須扮演尋找解決方法的主動角色。
氣候變化的議題上,從《巴黎協定》、《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和歐盟的《綠色協議》等指標與行動皆可以證明氣候是當前全球最大的挑戰。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近也提出一兆歐元預算用於下一個十年來緩解氣候變遷[1]。意味著幾年內,歐盟將會投入 25%的經費實踐在2050年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climate-neutral continent)的目標。許多歐盟國家和產業也針對項議題設定了各自的目標。
Päivi表示達到上述目標的永續解決方法是對話與合作,諸如氣候變化之類的系統性挑戰必須跨領域協作共同解決。 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對局勢有更全面性地理解,這是全球的設計界、組織和每一位參與者的共同挑戰,因為我們通常傾向關注細節而不是全盤局勢的複雜性。需要更多的策略性思維,並且設計師必須參與政治決策,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不僅僅是被動的。 這當然也給設計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針對歐洲及世界面臨挑戰的永續解決方案,Päivi提出四個關鍵:
- 對話與合作
- 對局勢有更全面性地理解
- 策略性的思考
- 參與政治決策:設計師是否參與政治決策過程
Päivi認為國際合作是必須的,縱使對話可以也必須在我們自己的公司、城市、國家等隨地開展,但要切記這些挑戰是全球性的。在歐洲,我們了解到,根據歐盟智慧財產局 (European Un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EUIPO) 的調查,無形價值的創造力正在增長,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產值佔歐洲GDP的45%,而設計貢獻了16.2%。 因此,我們了解了設計師在歐洲追求更美好的整體環境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設計師顯然有責任作為創新變革的領導者。
最後,Päivi對全球設計界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設計界能夠跨領域的合作,並願意對解決氣候變遷系統性挑戰的承諾及貢獻有多少?
設計價值在公、私部門的評估
一、私部門的設計價值評估

▲ 與會代表討論在私人企業的部分如何量測設計價值。
透過分組討論,小組成員將自己對商業中設計的價值列出,分享統整後歸納為以下三大類:
- 商業價值:藉由設計達成企業創造更多利潤、確保股東利益及提升市場認同。
- 社會價值:提高企業公共關係、建立企業社會責任,並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 人的價值:包含顧客對企業服務滿意度及員工對企業管理及福利的滿意度。
二、公部門的設計價值評估

▲ 與會代表討論設計在公部門的設計價值。

▲ 公部門小組討論設計價值的分析圖表。製作:Andrea Siodmok。
關於設計在公部門的價值討論仍是較新的概念,相關的標準或框架仍在發展中,因此小組成員試圖從政府部門的需求以及遇到的問題出發,進而發展出以下三大討論:
- 找尋需求(Needs)及所遇問題(Challenge):對於多數公部門來說,提升效率、加強資訊服務化及數位化是迫切的需求;而如何突破穀倉效應,避免侷限在自己的部門,進而開啟跨部門合作和加進數位服務系統則是公部門與時俱進的關鍵點。
- 設計可以提供的價值(Value):利用設計思考和服務設計等工具找到系統性的解決方案,達到以人為本、擁有創造性領導力、跨領域等理想的環境 。
- 設計可以幫助找到解決方法(Solutions):建立全面性的思考範疇如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並從結果推導出可能的生成原因,進一步找出處理問題的理想方式。從倒果為因的過程中,以具破壞性的(disruptive)、較激進的(radical)模式創造新的範例。
結論
回顧圓桌會議的討論,設計在公部門中的價值較著重於合作共創、使用者為中心、系統性導向及高品質的合作經驗,而私部門較重視利潤、市場認可度、客戶滿意度與循環經濟。雖然兩者不同,但他們的核心價值都是以人為本與創造永續的未來。
行動前的價值釐清是關鍵,透過跨領域創造與反繹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來處理目標與現實間模糊和創新破壞的過程,建構未來的可能性,在對的時機創造改變。但是只有理想是不夠的,設計的價值與實質行動不可分開討論,它必須要有實質計畫。設計不只是感受,它是一個策略行動,用以衡量成長及長期表現設計持續的對話與合作,而設計師是否能夠參與政治決策為設計政策是否能夠永續發展的指標。
關於歐洲設計協會
BEDA是1969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擁有來自歐洲25個成員國的45個成員。成員可以是設計推廣中心和國家資助的全國或地區性設計推廣組織,也有歐洲各地設計師的專業和貿易協會。近年來BEDA重視歐盟區設計產業、設計政策的永續性及針對未來趨勢的調適性。詳細內容參考連結:https://www.beda.org
關於新加坡設計委員會
成立於2003年,旨在幫助發展國家的設計部門,DesignSingapore Council 的願景是到2025年通過設計使新加坡成為創新驅動型經濟的城市。從設計導入企業成長、設計人才培育和國家設計品牌三部分為主要目標。詳細內容參考連結: https://www.designsingapore.org
參考資料
- Benedict Sheppard, Hugo Sarrazin, Garen Kouyoumjian, Fabricio Dore, (©2018), The Business Value of Design, [online] McKinsey, [Accessed 17 January 202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mckinsey-design/our-insights/the-business-value-of-design
Ursula von der Leyen, My Agenda for Europe, A Union that Strives for More, (2019), Political Guidelines of the Commission 2019-2024, [online] European Commission, [Accessed 17 January 2020]. Available from: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sites/beta-political/files/political-guidelines-next-commission_en.pdf
延伸閱讀
新加坡如何透過設計治理轉型公共服務
How Singapore is harnessing design to transform government services
攝影:李振群、林敏華、王奕儒
逐字稿紀錄:冷艾玟
文字編輯:張雅筑(Lydia Chang)、蘇安婷 (Annta Su)
責任編輯:吳宜珮 (Irene Wu)